警惕食源性寄生虫病

  新华网哈尔滨1月31日专电(记者程光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来源的多样化,现代都市人已经开始追求鲜、肥、生、猛。对此,参加黑龙江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提醒人们,在美味佳肴的诱惑下,要充分认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

  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每年收治入院的寄生虫病患者大约有两三千例,其中脑囊虫患者占90%以上,多数是由食入未洗干净的蘸酱菜引起的,而且这类患者的数量正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政协委员经过调研发现,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上升的影响因素较多;二是鱼类等食品的安全检验工作相对滞后;三是针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尚未系统地开展。

  为保护消费者健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福寿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事件,政协委员们提出,加强有关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自觉建立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生的或半熟的鱼、虾、螺、蟹、蛙、蛇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肉类。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生菜,把好“病从口入关”。同时,加强餐饮业对水产品和肉类的进货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对水产品和肉类的寄生虫检验体系。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警惕食源性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