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碘过量到底是谁的错
关于全民补碘的争论渐趋激烈。
《南都周刊》发表《全民补碘15年》指出,来自民间和医学界自主补碘的呼声越来越高,食盐加碘“一刀切”政策或将面临深层次的调整。
民声激荡,官方回应。昨天,卫生部对“补碘过量”的质疑给出了说法,而网民对官方说法进行质疑。静水投石,涟漪不绝。我们究竟该吃多少碘?现在的碘是否过量?事关公众食品安全,讨论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坚定地提出,要给公众自主选择是否需要碘盐的权利。同时我们深知,公众选择权的前提,是公众知情权——只有对有关知识、相关说法充分了解,选择才有所依据。
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公众的选择提供“底气”。
官方
补碘益处大于碘过量风险
昨日,针对公众对“补碘过量”的质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和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提出“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适当下调加碘量”等说法,见诸各大网站。
昨日,卫生部网站挂出一条新闻,《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适宜,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回应“补碘过量”质疑》(下称“《我》文”)。
《我》文的背景是“全民食盐加碘”提出质疑,认为部分地区“补碘过量”,导致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甲状腺疾病增加。
究竟该如何认识“全民食盐加碘”?食盐加碘策略应否调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了情况。
明年适当下调食盐加碘量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人群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少数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水碘问题。
自2007年以来,卫生部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初步形成调整现行食盐加碘量的意见。据估计,有关调整方案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公布。
调整主要内容为,精确度更高,浓度更适宜;如果碘含量仍不适合某些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应由该省级卫生部门酌情适当调整,报国家卫生部门备案后执行。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说,这种调整思路重在贯彻“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科学原则。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对高碘地区和某些患甲状腺疾病或其他不宜摄入过多碘的病人供应不加碘食盐。
“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这个说法缺乏证据
针对“部分地区甲状腺癌增多与碘盐过量有关”的说法,专家认为,癌症发病原因和机理并不清楚,甲状腺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因此,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与食盐加碘存在联系的推论依据不充分,缺乏有力证据。相反,采取补碘干预可使甲状腺癌向低恶性转化已被广泛认同。
我国碘盐平均含碘量为30毫克/千克。按每人每日摄入盐5~10克计算,每日摄碘量约为150~300微克。扣除烹调和人体代谢损失,碘的摄入量不会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2009年,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发布《公告》称,在科学监测下补充适宜量的碘,从多方面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水平。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
绝大多数高碘区已停供碘盐
我国有3098万人生活在高碘地区,截止到2008年10月,已有6个省份82个县647个乡镇的高碘地区停供碘盐,覆盖人口2831.79万人,占高水碘威胁人口总数的91.4%。我国已在绝大多数的高碘地区停供碘盐。
通过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我国儿童智商总体提高近12个百分点。实践证明,碘缺乏病是一种病因明确的可预防性疾病。记者 刘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补碘过量到底是谁的错